
控制器類或表類的電子產品, 通常一個產品類型的控制器或電子錶可應用於多種型式的上游客戶產品。因為應用於上游客戶的終端產品, 這些控制器或電子錶通常會被客戶要求具有不同的外觀造型、圖案設計、連接線、或軟體版本。這些控制器或電子錶有些會在客戶的製造現場組裝於產品上, 為了節省成本, 客戶通常會要求大包裝; 有些則是為了日後保固服務, 指定送到客戶的經銷商, 要求運送安全及便於銷售的小包裝。
一個控制器或電子錶的零件數通常介於百個到千個之間, 因為上述客戶個別需求差異, 一個功能相同但應用客戶不同或終端產品不同的控制器或電子錶, 需要應用不同的零件數通常在10個以內。受限於現有的電腦資訊知識或受限於市場上品牌ERP的功能, 這些應用對象不同的控制器或電子錶通常被賦予不同的內部產品品號, 個別的產品結構。這樣一來, 研發部門就要建立很多的產品品號, 很多的BOM表。日子一久, 以下的問題就不斷的發生。
1. 在一個BOM表中, 研發人員不知道那些品號是源自於相同的產品功能, 那些是因為應用產品不
同而產生差異的零件。
2. 一個電子零件要設計變更, 共用到這個零件的產品很多, 那個應該變更, 那個不該變更, 需要花
很長的時間去了解產品的發展歷史資料才能判別。
3. 把不是新產品當新產品執行設計驗証, 不僅浪費很多不必要的驗証成本, 也延誤了客戶認証時
程。
控制器或電子錶通常含有一片或二片線路板, 為了規避風險或經濟生產成本考量, 這些線路板有些在內部生產, 有些則外包給外部廠商製作, 有些則視訂單強弱決定內部或外包。一片線路板上的電子零件很多, 這些電子零件採購後送到公司倉庫, 然後再由倉庫人員按線電路板外包片數個別分裝交給外包廠商, 分裝過程往往造成電子零件品質傷害, 在微利時代, 分裝的人力成本也侵蝕原本就十分微薄的利潤。
1. 電子產品可以應用eProERP的標識料特性, 在一個產品結構中把零件分成2種料別 --- 共用
料、標識料。共用料即是產品主功能零件, 標識料即是個別差異零件, 一個BOM表中可以
植入標識料組別是無限的。
2. 一般ERP一筆訂單一個訂單品號就決定了商品標的, 在電子產品業這是不夠用的。
eProERP的一筆訂單除了訂單品號之外, 還可以輸入代表產品差異的標識批號, 代表包裝差
異的包裝代號, 還可自訂增加其他代號例如軟體版本。
1) 當訂單與生產製令對應時, ERP系統就會根據訂單的標識批號展開適量的標識料到製令用
料清表中。
2) ERP系統也能把軟體版本帶到製令批號中, 把包裝用的包材用料帶到MRP需求展算, 帶到
製令領料展開。
3. 先排程後對應訂單是ePrpERP另一項獨步於全球的概念。因為相同功能的類似產品已經縮簡到只有一個品號, 生管可以根據銷售預測完成主排程計劃。
1) 主排程計劃可以藉由MRP展開共用料零件需求, 發出採購單, 給予供應商足夠的前置交
期。
2) 一個主排程可以對應多筆訂單, 訂單可以含有相同或不同的標識批號, 在對應訂單時, 系
統自動展開標識用料, 一樣可藉由MRP運算標識用料需求, 發出採購單。
3) 主排程可以依據對應訂單比率拆單, 重置開工日期, 按重置開工日期, 釋出生產製令。
4. eProERP的採購單可依品號別設定不同的交貨方式, 交貨方式可以分為:
1) 採購交期交貨: 即一般ERP的交貨模式, 按採購單上指定的預定交期交貨。
2) 即時交貨: 即時交貨限定供應商在採購單交期前某段時間完成貨品, 爾後依公司的需求隨
叫隨到。
3) 催料交貨: 催料交貨則限定供應商在採購單交期前某段時間完成貨品, 爾後依照系統產生
的催料表交期交貨。
i. 催料交貨可根據供應商及生產工作單位產生催料表, 使供應商可以依據催料表上的交貨
地把採購貨品直送生產工作單位。
ii. 系統產生催料表時會把多筆製令的相同用料品號彙總成一筆, 會自動對應採購單, 還可
以根據零件的標準包裝倍數產生交貨數量, 簡化供應商備貨作業及內部點收作業。
iii. 同時系統又可以依據個別品號的催料安全庫存數量, 增加催料交貨數量, 使各生產工作
單位不致於因為不確定損耗而有生產斷線之虞。
5. eProERP可以根據排程對應訂單展開包裝用料需求, 在生產階段可以根據製令對應訂單執行包
裝材料領料。
1. 縮短客戶送樣時間達10天以上。
因為免去BOM表建檔工作及繁複的設計變更審核流程; 適宜縮短成本估價及設計驗証作業。
2. 降低製令領料作業成本達50%以上。
因為催料交貨, 採購貨品直送生產工作單位, 免去90%以上零件分裝作業及發送作業。
3. 訂單交期準確率提升達80%以上。
因為主排程計劃的MRP需求展開, 及早將採購單發出到供應商手上。
4. 倉庫零件庫存數量降低50%以上。
因為零件需求都按製令彙總數量直送生產工作單位。
5. 生產作業成本降低5%以上。
因為依產品功能彙總產品品號, 生產批量加大, 品質更穩定。
6. 產品設計資料, 設計文件管理更容易, 新進設計工程師培育更有效率。